英超乙级联赛u23赛程-英超乙级联赛u23
1.曼联1000万小妖培养计划曝光!索帅亲自制定,下赛季直升一队锻炼
2.切赫复出,会给现在的足球队带来更辉煌的成绩吗?
3.世界杯的这些亚洲“常客“能给中国足球哪些启示
4.见怪不怪,见乱不乱 中超新政无非是荒唐
曼联1000万小妖培养计划曝光!索帅亲自制定,下赛季直升一队锻炼
曼联主帅索尔斯克亚亲自为青训小妖汉尼拔·梅杰布里制定了一线队计划。汉尼拔去年夏窗才以1000万欧元转会费从摩纳哥加入曼联,已经在俱乐部的青年队展现了自己的才华,他的表现就像其爆炸头一样抢眼。
据英国《曼彻斯特晚报》报道,索尔斯克亚准备让年轻的汉尼拔下赛季直接进入曼联一线队,而无需常驻U23预备队打英超2级联赛。
曼联为16岁的汉尼拔砸出1000万,其中500万是固定转会费,另外500万则按条件支付。年初刚度过17岁生日的汉尼拔也没有辜负人们的期望,他在曼联U18打主力发挥不俗,9场打入1球助攻3次,本赛季也已经为U23上阵5次,有3次助攻。他甚至得到了一线队球衣号码,目前是曼联的46号。
不仅如此,17岁的汉尼拔已经拥有182cm的身高,索尔斯克亚认为他有能力应付英超的对抗性。因此,虽然曼联中场拥有不少天才球员,索帅下赛季可能让汉尼拔直接晋升一队,作为一名边缘球员。
索尔斯克亚已经计划好出租多名现有的年轻球员,如詹姆斯·加纳、莱维特和格布雷斯等,这些球员都已经在曼联U23作为主力踢了一个赛季。他们的出租,将让汉尼拔得到一线队的位置。另外一位曼联青训中场安赫尔·戈麦斯还没跟俱乐部续约,他如果离队,也会让汉尼拔的前进道路变得更加开阔。
索尔斯克亚目前拥有博格巴、弗雷德、麦克托米内和马蒂奇4名中场中路球员,汉尼拔可能成为第5选择,这将让他有机会在杯赛对阵低级别联赛对手时获得出场机会,甚至在英超一些比赛替补上阵。
汉尼拔的位置是后腰和中场,被誉为「新博格巴」。曼联球迷也更希望索尔斯克亚给他机会,而不是让林加德和安德烈斯·佩雷拉出场。
再考虑到曼联本赛季的伤病状况,博格巴和麦克托米内都曾遭遇重伤,马蒂奇也伤过,因此汉尼拔下赛季有很大的机会体验一线队的比赛。
索尔斯克亚认为,汉尼拔可能像曼联新队魂麦克托米内一样,小麦在他的一队处子赛季只出场过两次,接下来出场17次,而现在已经是一线队的半主力球员。
索尔斯克亚收到了包括曼联U18梯队教练尼尔·瑞恩在内的青训教练对汉尼拔的赞扬,因此准备让他迈出重要的下一步。
「他带着极高的名声加盟,一名优秀的球员,拥有可爱的性格,是个好孩子,」瑞恩教练最近评价汉尼拔时说,「他也非常努力,就像俱乐部里的每个年轻人一样。他还在学习,我们从他身上看到了一些积极的因素。他是一群努力发展和进步的男孩中的一个,他们处在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不仅仅是他,这是一个28到30人的群体。但他是我们寄予厚望的孩子之一。」
切赫复出,会给现在的足球队带来更辉煌的成绩吗?
这一段时间老将切赫复出参加比赛的消息也在球迷圈引起了一定的热议。因为38岁的老将切赫带领切尔西U23战胜了对手,虽然老将切赫在赛场上的表现并不算太好,但是对于球迷来说,看到这样一位曾经的传奇巨星有机会重操旧业,还是让很多老球迷感慨万千的。不过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切赫的付出也并不会给切尔西队带来任何成绩上的提高。切赫不会给现在的球队带来更好的成绩也是因为以下几点原因。
一、切赫现在已经成为了切尔西队的管理层。切赫的这一次复出,救急的意味更多一些。因为切赫是代替切尔西U23参加的比赛,而并不是代表切尔西一线队参加比赛。而切赫在切尔西U23的表现都可以说是非常吃力了。所以切赫未来的主要工作还是会放在切尔西的管理层方面,而并不是重新上场带队比赛。
二、切赫现在的身体状况已经不太适合成为一线队的门将。切赫在退役以后由于没有接受过系统性的专业训练,这也导致切赫的身体状态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滑所以切合,现在已经不太适合出现在赛场之上。再加上切赫现在已经是一个38岁的老将球员,因此切赫也并不太适合参加激烈的英超联赛的比拼了。
三、切尔西有着充足的门将储备。虽然切尔西现在的门将凯帕一直遭受着诟病,但是切尔西的替补门将还是展现出了很强的竞争力。因此凯帕和其他门将如果能够形成竞争上岗的趋势的话,那么切尔西门将位置上的人员储备还是比较充足的。
切赫这一次重新上场比赛,更像是带给球迷的一次惊喜,因为很多球迷对于切赫这样一位老将都是充满着很多好感的。当然我们也希望切赫未来在管理层阶段也能够表现出很好的能力。
世界杯的这些亚洲“常客“能给中国足球哪些启示
世界杯的这些亚洲“常客“能给中国足球哪些启示
俄罗斯世界杯大幕拉开,伊朗、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沙特这亚洲5强将刷新各自的世界杯履历,而中国足球依旧只能回味着2002年夏天的那次世界杯“初体验”。
如何从世界杯“看客”变成“常客”,中国足球不妨从身边的这些“邻居们”身上取取经。
翻看此次参加世界杯亚洲球队的大名单,就会发现其中不乏在欧洲五大联赛中效力的球员。日本队23人名单之中,只有8人效力于本国联赛,有12人来自5大联赛,香川真司等6人来自德甲,英超、西甲和法甲各有两人。
韩国的海外军团由孙兴慜、寄诚庸两位英超名将领衔。
上赛季孙兴慜在英超中斩获18个进球和11次助攻,已是公认的目前亚洲足球一哥。伊朗锋线有“留洋三杰”阿兹蒙、贾汉巴赫什,以及安萨里法德,其中贾汉巴赫什以21个进球获得本赛季荷甲联赛金靴奖。
中国球员近些年在欧洲五大联赛鲜有露脸,个人能力不足只是一部分原因,更多的是因为生存环境。
张玉宁在德甲不来梅的蹉跎时光,让不少年轻球员对走出去心存疑虑。
和五大联赛相比,中超就像“温室”一般,竞争不似国外那般激烈,还有高薪邀约,也难免有些球员主动放弃了进一步提升竞技水平的机会,留下来过着更“安逸”的日子。
坊间一直有声音希望中国足协能在球员“留洋”上有更大的动作,而据了解,中国足协已有相关的考虑。但去欧洲五大联赛磨砺,并非是简单“送出去”就能有收获。
沙特足协为了备战本届世界杯,临时抱佛脚在本赛季和西甲联盟合作,将9名球员分别租借到西甲、西乙和西乙二级联赛,其中3名国家队主力前往西甲踢球。但实际情况这些球员在西班牙并未立足,反倒长期缺乏正式比赛。
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国球员能否在五大联赛生存,还是得凭实力说话,而想出现更多有实力的球员,一切的源头还是得做好青训。
日本足球的青训一直走在亚洲前列,其青训体系实行“三位一体+草根足球”的理念,结构为全国层面的国家培训中心——9个地区的培训中心——47个都道府县培训中心——市区町村培训中心。
培养出来的球员,将分别择优进入U17、U20、U23以及成年国家队,参加国际足联(FIFA)的赛事。
而进入各支国字号球队的球员中,往往包含比年龄限定还要小两岁的球员,比如今年年初在江苏举行的U23亚洲杯上,日本队甚至派出了一支U21球队参赛。
曾被视作亚洲“鱼腩”的越南在过去十年里,对青训的重视和投入前所未有,无论是和阿森纳合作的足校,还是青训机构PVF(越南足球天赋与发展基金),以及遍布越南的青训点、成体系的梯队建设,都在为越南足球输送着许多青年才俊。
越南青年队在今年U23亚洲杯上获得亚军,对很多关注中国足球青训的人,都是一记震耳的响钟。想要在世界最高足球舞台上保持长久而旺盛的生命力,除狠抓青训之外,没有其他捷径可走。
不论留洋还是青训,中国足球目前都需要一种坚守的精神。
一名球员的技术水平,一支球队的战术风格,一个国家的足球体系,都可以师承、借鉴他人或他国,但坚守,只能靠自己。
见怪不怪,见乱不乱 中超新政无非是荒唐
近日来,中超限制引援、U23两条新政再次引爆媒体关注,一时舆论哗然,质疑云集。
更多老球迷指出,对于中超已是见怪不怪、见乱不乱。中超商业化十余年,始于学习英超,而同英超等成熟商业化赛事的差距却从未缩短,到现如今乱象频生,倒是让老球迷觉得历史总是有着惊人的相似。
15年10月《世界足球报》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英超场均36487名现场观众全球第二,中超场均观众22580人,全球排名第六。如果参考下两国人口对比,这种差距就不仅仅是同位级数学差那么简单了。
市场水平是商业化最好的试金石,场均上座率已明示中超与英超间商业化程度的差距,下图15-16赛季场均进攻、防御数据更是说明了中超与英超比赛的观赏性、技术含量层面的巨大差距。
过去一年内中,中足协出台诸多新举措,从U23政策到新U23政策,以及同时出台的限制引援政策,其中以24日夜出台的U23新政最为引人侧目。
新政看似扶植青训,直指世界杯,却意味着年过23周岁的球员将面临从球队宠儿到替补席都进不去的荒谬情况。
扶植青训,却是以牺牲大龄本土球员为代价;扶植青训,却是以牺牲成熟球队完整技战术体系为代价;扶植青训,也是以牺牲外援竞争力为代价;最重要的,扶植青训,出台新政,牺牲了职业联赛的观赏性和中超整体商业化进程,为这样一个渐渐走上正轨、由市场所主导的顶级联赛泼上了一盆冷水。
恒大首捧亚冠奖杯可谓是近年来中超的一个转择点,这之后资本增大中超投入,中超这个巨大的商业IP再次唤醒媒体及民众关注。本该顺利完成商业化构建,学习西方顶级商业赛事完善自身体系的中超却在新政发布后的舆论中一夜打回原形,重现往日乱象。
商业层面上来看,新政使得职业联赛的观赏性大幅降低,无疑大大降低了中超这个巨大IP的价值。当投入产出比不断降低,资本还会对足球产业保持足够的热情吗?如资本撤离,随之足球产业的整体氛围也会逐步下降,可谓是恶性循环。
中国足协的存在、新政的出台本该促进足球产业在国内的健康成长,而如今种种乱象丛生不禁让人们再次发出疑问:中国足球的明天在哪?未来在哪?
一、中超之乱始于其初
中国足球走上职业化之路始于1994年。
1994至2003年,中国足球顶级职业联赛名为甲级A组联赛,简称甲A。
2004年,效仿英超进行联赛改制,既有了“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既中超,这也是中国足球效仿、学习西方优秀联赛体系的一个里程碑。
中超成立本意为提升联赛水平、规范赛事、打造品牌,却因成立之初体系不完善、制度不规范走了不少弯路,闹了不少笑话。
03年甲A最后一轮,因足协公式漏洞,重庆队只有输球才能进入中超。一时“输球进中超”成了街头巷尾笑闻,而漏洞本身源于中国足协取消升降级制度所致。
而取消升降级制度源于2001年:中国国家队抽到世界杯预选赛绝世好签后,足协为国脚全方位投入世界杯预选塞所做的准备。本是杀鸡取卵,却不想这一取消,就是五年。这算是中国足球上一次屁股决定脑袋不遵从市场规律吃下的恶果。
而这一次,是U23新政。
升降级的取消又造成进入中超时代后,联赛中假赌黑的盛行。06年重新确立升降级制度后,中超才渐渐回归轨道。
2009年中国足坛反赌扫黑开始,中国足球的诸多阴暗面浮上水面,与之对应的标志性事件是央视中止了中超联赛的转播。
为此2011年初,足协请求央视恢复对中超的转播,未果。
从甲A到中超,二十年间种种乱象让中国足球的整体形象在民众心中跌落底端,逢韩必输更是成了中国球迷心中难以言却的痛。
二、中超之乱根于民心
中国足球已渐渐成为中国民众至下而上的一块心病,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解决了诸多世界难题,而如今唯一无法解决的大问题——中国足球——却依旧难堪的摆在每个人面前。
这份难题至下而上,似乎也摆在了如今当政者的面前。
5月23日下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小组会议后,中国足协于24日夜既抛出两份通知,也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新政,新政本身可以解读为会议上对于足球领域汇报不满而做出的动作。新政本身更是直指青训,直指2020世界杯,满足上级意味十足。
15、16年冬季转会窗口,中超球队投入超3亿欧元。瓜林1300万加盟申花,拉米雷斯2800万转会苏宁,马丁内斯4200万转会恒大,一个个天价数字已令人麻木,却令外媒为之侧目,中超联赛一时成为全球最烧钱的联赛。
似乎中国模式在足球产业再次体现,同时也有质疑声不断发出:强力外援的加盟真的成为中国足球整体水平的提高做出贡献吗?
中国足球对国民来说,早已不止是一个体育项目那么简单,它似乎承载了整个国家、民族的体面问题,代表了这个国家全体国民在全球的形象,百年前我们甩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百年后却多了一顶叫做中国足球的帽子。多年恐韩逢韩必输既成了这种全民面子的集中体现,我们真的赢不了韩国吗?是我们的体面无法输给韩国,所以足球不能输,国内的赛事如何不重要,国际上的重要赛事不能输。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同中国足球的落后产生了鲜明的对比,改革开放三十年间建立的民族自尊心不容被足球这样一个“体育项目”摧毁。为了这种体面,似乎花再多的钱也是合理的。毕竟能花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但花钱真的能解决中国足球这个大问题吗?中国模式之快真的能复制到中国足球上吗?
中国足球,不仅仅是球迷们的关注热点,关键比赛上输球更是成为了全体民众的耻辱,耻辱本身又会上升到国家角度,引得高层关注。
从这个角度来说,中超之乱始于大众、根于民心。
举国体制不灵,就让赛事回归市场、回归商业,学习西方优秀的赛事管理经验,也学习西方成熟的商业化运作,其实有太多经验可供中超借鉴;市场规律“阻碍”了国际化赛事的成就时,再牺牲联赛持续市场化发展意愿,目标结果本身,满足人心。
谁都知杀鸡取卵不可取,可历史总是这样有趣的循环。一月初国家体育总局足球运动管理中心正式注销,中国足球与国家体育总局正式脱离——这本是业内人士认为“管办分离”的标志。
而如今的新政似是再次点出:我们不过是走在一条历史的旧路上。
三、中超之乱祸及商业
2016年中超总收入15亿人民币,而其中10亿来自于媒体版权的收入,收入的大头自然也是各家媒体纷争之地。
本年度中超开赛前,一月底东方IC签约中超未来三年独家官方合作机构,随后三月份PPTV夺得中超未来一年新媒体独家转播权,今日头条获中超未来四年短视频版权资源。
现如今中超版权5年卖到80亿,媒体巨头央视踟蹰中失却中超的转播权,央视1500万到2500万的预算满足不了版权方上亿的需求。
从2012年央视以730万的买断中超转播权到去年中超的版权提升到8000万再到如今的5年80亿(体奥动力),似乎说明了中超正朝着良好的商业化方向前进,而如今开赛近三个月,是否一切都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过去了呢?中超水平又是否配得上80亿的身价呢?
似乎中超的受众们对这件事都没那么肯定。
两个月前的一场法律纠纷更是让中超商业化平静水面下的暗流涌动浮现。
3月27日,东方IC起诉体娱(北京)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既Osports全体育),指其以“中超联赛官方社”名义进行虚假宣传,派出摄影师假冒媒体记者混入赛场媒体摄影记者区大肆,损害东方IC作为真正的中超赛事官方机构的商业利益。随后全体育发表声明东方IC并不具有独家垄断赛事拍摄权利。东方IC只得再次强调《2017-2019中超联赛官方合作机构确认书》中第二条款项:“合作期间,中超公司不再与国内外其他机构进行合作。上海映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为唯一有权在赛场位置进行拍摄的机构,其他机构无权进入场地拍摄。”
中超的版权向来是视觉中国、Osports和东方IC三家纷争。年初东方IC看似获得了中超三年独家合作机构,获得未来三年中超每场赛事中最好的拍摄位置。而实际情况是中超赛事需要更多传播与推广渠道,版权所有方自是对所谓官方社独家权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中国足球协议超级联赛媒体手册的摄影记者规章中,明确提及了摄影记者塞钱、赛后禁止进入比赛场地,禁止上看台,但这些规定往往因疏于管理而流于形式。看台拍摄,保安、媒体服务管理乱象丛生。
一场中超比赛的图文播报中,往往混杂了多家机构供图,而作为所谓官方社独家权益的东方IC,目标付费高质量,反而在纷争中落了下层,而这些不过是中超商业化进程中问题冰山的一角。
目前视频版权因信号制作难度大,一般侵权纠纷多为截取信号进行盗播,形式上清晰明了;而拍摄难度、成本要低很多。付费竞标拍摄更是中超首创,无疑中超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足球商业化的一步,却未对持权商权益做出更多保障,乱象频出。
U23新政出台多少暗示着足协对于联赛持续市场化发展意愿的放弃,中超商业化之路,依旧举步艰难。
四、历史的重演
英超没有对于U23球员每场必上的规定,却有一条U21球员无需注册即可参加联赛的规定。
英超联赛同样规定了每个俱乐部必须在主场馆举行至少三场预备队联赛用于增强球员、球迷们的比赛日体验,而规则方面则规定,每一场比赛只允许上三名超龄外场球员,门将不设年龄限制,让板凳们不会无事可做。
规则上孰高孰低一目了然,显然是对于西方的这些经验学了个壳子没学到核心。
合理的机制才是保障中超健康成长的先决条件,双赢的商业合作才是为中超保驾护航的长治之路,这一点国民意识形态无法取代,拍脑门决定的新政无法取代。
商业是共赢的过程,体系的完善需要耐心成长的过程,仅为一时之利不尊重市场规律、杀鸡取卵的策略必不长远。
这一点取消升降级制度证明过,U23新政或将再次证明。
如今的U23新政不过是为乱象之下的中超提供新的注脚,观赏性和竞技性的降低消耗了球迷付费观看的成本,商业虚高但如果无法合理有效保护持权商的权益的话,最终商业化虚高溢价也会让市场冷静,对于官方合作伙伴的敷衍了事更是让更多合作方对中超失望。
如今的中超也似杀出垓下的楚霸王,无论如何挽救颓势,却只是一步步逼近乌江。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