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马拉松被抱-奥运会马拉松拉肚子
1.奥运趣闻
2.雅典奥运会 男子马拉松发生了什么神奇的事?
3.问一个马拉松运动员的名字
4.08奥运会感动的一瞬间 举几个例子
5.奥运会上失败的传奇:佩特里摔倒五次被人扶过线
6.奥运的趣闻
奥运趣闻
★第二届奥运会的趣闻:
◆鼓错了掌
获400米决赛资格的6名运动员中,美国占了5名。决赛定在星期天举行。其中3名美国运动员是虔诚的基督教信徒,他们宁可不参加决赛,也不肯放弃自己的宗教活动。最后只有两名美国选手和一名德国选手参加了决赛。当美国选手马克西·朗以49〃4的成绩首先到达终点时,一阵海潮般的掌声席卷而来,使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观众何以对他报以热烈的掌声?原来,他身着哥伦比亚大学蓝白相间的条纹背心,这正与巴黎赛马俱乐部的标志颜色一模一样,加上法国队在田径比赛中还没拿到一项冠军,焦躁的观众误把他当成了法国选手。次后,为了让观众能区分各国运动员,从1908年的第四届奥运会开始,各国运动员才统一穿着本国的运动员服装,出现在奥林匹克运动场上。
◆巧取金牌
在奥运会首次举行400米栏比赛时,仅有5人参赛,尽管当时法国的5次冠军获得者托金,跨栏技术娴熟,但美国的图克斯伯里却以57〃6的成绩捷足先登,他还巧取了200米跑的金牌。当时200米跑比赛无弯道,是在直线跑道上进行的。处罚犯规的方法很奇特,被罚者要退后一码起跑。图克斯伯里见这规矩有机可乘,就在起跑时做了一个假动作,引诱其他运动员犯规,使他们都被罚退离起跑线一码以外,自己略占便宜而巧取了第二枚金牌。
★第三届奥运会的趣闻:
◆为了减肥而成为奥运金牌选手 - Harry Hillman
1904年奥运会的400公尺跨栏,只有四位选手参加,Harry Hillman当时22岁,是一位银行的出纳员,他没有进大学,没有受到正规训练,可是却能在圣路易奥运会中夺得金牌。 Harry Hillman当初是因太肥胖而走进健身中心,并把跑步当成减肥的良方。他之所以挑选跨栏项目,是听从教练的话,练习跨栏来远离甜食、烟草、糕点及肉类。他在未练习田径之前,经常大吃特吃,以致过于肥胖,终于下定决心要减肥。他看到人家跑步,向他表示跑步可以减肥,体态轻盈是他的梦想,于是展开了田径生涯。不过在他开始练习时,还是忍不住会想吃东西,他曾有过一次吞下几个生鸡蛋的纪录,以解口腹之欲。Harry Hillman在圣路易奥运会400公尺跨栏的成绩,超越当时的世界纪录,但因那次奥运会所使用的栏架高度不足,因此他的纪录不被承认。不过他在1909年4月创下一项世界纪录,与Lawson Robertson写下100码两人三脚11秒整的世界纪录。
◆马拉松赛中的新闻人物
他是来自古巴的费利克斯·卡哈尔。这位哈瓦那邮差,未受过任何正规训练, 8月30日马拉松赛时,他身着长袖衫、长裤子和笨重的皮靴出现在起跑线上,好心的人们临时给他剪短了衫袖和裤管,并借来一双轻便的鞋子。比赛开始他一直跑在较前面,途中因饥渴难耐,他便跑进一家果园,吃了几个青苹果,因此与他人落下了距离,最后仍跑了个第四名,虽不是冠军人物,但他那些不平常的事情,却在圣路易斯传为佳话。
◆阴差阳错
本届奥运会马拉松比赛在8月30日举行,全程共40 公里。当美国选手弗雷德·洛茨跑完12公里后,身体忽感不适,两脚抽筋,随后便搭上一辆过路汽车。汽车拉他走了17公里后,他下车继续向前跑。当他第一个到达终点时,全场观众对他报以热烈的掌声,乐队奏起了美国国歌。罗斯福的女儿爱丽丝.罗斯福授给他一枚金灿灿的奖牌。但是时隔不久,跑在洛茨后面的美国另一名选手托.希克斯进入了运动场。洛茨的被揭穿了,他辩解说:我是来拿衣服的,一进入运动场,就出现了那样热烈的场面,我来不及解释。洛茨被取消资格,并受到美国田联的惩处。结果,圣路易斯奥运会马拉松冠军最后被希克斯获得。但他也是在精疲力尽跑不动的时候注射了两针并喝了杯法国白兰地而跑到终点的。但获知真情时,虚假成绩已无法更改,希克斯捡了一个便宜。
◆只有一人参加的决赛
在4人参加的400米跑决赛中,美国队占3人,英国选手霍尔斯韦是第二道。由于当时的400米跑是不分道次的,因此快到终点的时候便发生了冲突。三道的罗宾从霍尔斯韦面前横切到里圈,一道的卡彭特又斜刺里向终点冲去,霍尔斯韦为了超越他们,就绕道向前猛冲,这时,卡彭特故意用臂肘撞击霍的胸部,当霍跑在前面时,他又用手抓住人家的短裤,结果裁判发出了犯规的信号,并宣布比赛无效。两天后,决赛重新举行,只剩下霍尔斯韦、罗宾和泰勒获准参赛。然而,2名美国运动员却宣布退出比赛以示抗议。但根据比赛规程,决赛照样继续举行,霍单枪匹马的跑完了全程,用了50"的时间取得了这块金牌。
◆不解之迷
第三届奥运会的马拉松比赛的起点和终点均设在当做田径场的跑马场跑道上,路线是在巴黎市区转上一圈后再折回。这一天,巴黎市民纷纷涌上街头,观看这一体坛盛事。由于参加这次马拉松比赛的19名选手中只有法国选手对巴黎的大街小巷了如指掌,拐弯时可以“抄近路”,从而占了不少便宜。结果,法国人泰阿托以2:59′45〃最先到达终点,获得冠军。外国选手可倒了霉,走着走着就糊涂了,绕了不少的弯路,尤其是瑞典19岁的小伙子法斯特,本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却被一名警察指错了路,最终只获得第三名。事后,那位警察由于极度内疚,自杀身亡。美国选手牛顿赛后曾说:“我跑过半程时就领先了,直至终点并没有任何人超过我,我以为是获得了冠军,怎么会有人在我前面呢?真是不解之迷。”
★第二十届奥运会
◆奥运金牌失而复得
乌干达选手阿基·布阿在1972第20届奥运会上,夺得400米栏的金牌,并打破了这个项目的世界纪录。后来在乌干达国内发生政变时,阿基·布阿在兵慌马乱中不慎把金牌丢失了。他为此心痛不已,后来他为原联邦德国一家名叫“PUMA”的体育用品公司作广告。PUMA公司利用这位奥运明星大赚其钱。为了奖励这位来自非洲的奥运英雄,特意为他制作了一块与奥运会金牌一模一样的奖牌发给了他,作为对他的鼓励与补偿!
★第二十一届奥运会
◆“沉重”的口香糖
在1976年举行的第21届奥运会上,美国摔跤运动员法里纳赛前称体重时,指示灯亮了,表明他的体重已超过级别标准,他赶紧脱去背心,指示灯没有灭,他又赶紧把太阳镜扔到一边,灯仍然不灭。法里纳急了低声骂了一句,顺口吐掉了嘴里的口香糖,就在这一刹那,指示灯灭了。他转忧为喜,得意洋洋地走上赛场。这小小的口香糖差点误了大事!
★第二十二届奥运会
◆心有灵犀 孪生兄弟勇夺冠
在奥运会的历史上有过为数不多孪生兄弟共同登上领奖台的故事:在1980年第22届奥运会赛艇目比赛中,民主德国的兰德福格特孪生兄弟(生于1951年3月23日)大出风头,其成绩无人可比。兄弟两人不仅体型、相貌、爱好等都十分相似,连他们娶的妻子也都是赛艇运动员。兄弟俩在双人无舵的比赛中,曾获1976、1980年两届奥运会冠军。从1974年开始多次荣登世界锦标赛榜首,孪生兄弟因遗传基因关系,在集体项目中比常人更能配合默契,更能动作协调、更能心领神会。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心有灵犀一点通”吧!
★第二十三届奥运会
◆参加奥运不为奖牌为保命
悉尼作为2000年奥运会的举办城市为世人所瞩目,但是这里人民的健康状态却不能与其举办奥运会的身份相适应。日前,澳大利亚健康研究院进行了一项抽样调查,其结果让所有人大吃一惊。被调查的对象是18至34岁的澳大利亚人。调查发现,尽管总体上的男人大大减少,但这并没有促使他们走上体育场进行锻炼。另一结果表明,澳大利亚全国运动员总人数比起5年前少了许多,而超过体重的男人却高于5年前统计时的11.9%。在这5年中,全国30岁以下的过胖的妇女增加了8%。专家们作出结论,两年前制定在2000年前使全国75%的居民从事体育运动的计划,现在看来是不可能实现的。及时提出这项计划就是为了使悉尼更有把握争得举办权,恰恰相反,5年来仅全国运动员的人数就从70.9%下降到67.6%。
◆擅作主张闹风波
1989年,25届奥运会组委会与国际垒球联合会协商后,单方面宣布将女子垒球比赛列入92年奥运会比赛项目并通过新闻媒介进行宣传。国际垒球联合会立即致函各会员协会,通报这一“特大喜讯。” 国际奥委会对此十分不满,同时重申了它对奥运会比赛项目设置的决定权。巴塞罗那奥运会组委会自知理屈,向国际奥委会表示歉意,重申组委会的筹备将严格遵守奥林匹克宪章规定。至此,这场“女垒风波”也就悄悄平息了。
★第二十四届奥运会趣闻
◆多击赛
在汉城奥运会的拳击赛场上,韩国选手道丁一发挥出色,频频击中对手--欧洲冠军保加利亚的赫利斯,但由于他比赫尔斯矮一头,所有道丁一击中多数被判无效。道丁一的教练不满,指责裁判不公。道丁一在观众的呐喊声中疯狂的出拳,虽然他两次击中对方,但自己也两次跌倒。最后,裁判判赫利斯获胜。当裁判把赫利斯举起的手臂放下时,道丁一的教练和助理教练一下子跳进圈内,揪住裁判拳打脚踢。几名韩国官员也以劝架为名,趁机大打出手。观众也骚动起来,空中酒瓶、椅子乱飞,拳台乱成一团。当人们把裁判员从台上拖下来时,他已是面目全非了。
◆外人的东西不能吃
在汉城奥运会上,有的国家在口香糖等小东西里掺杂兴奋剂,使对手在兴奋剂检查时不过关。有一名古巴选手在接受检查时,被告之他服用了兴奋剂。他怎么也想不起来什么时候吃过那种东西。后来,猛然想起他吃过外国人给的口香糖,于是好不容易找到那口香糖的碎末,送交化验后,发现里面确实含有兴奋剂,这才证明了自己的清白。
★第二十五届奥运会的趣闻:
◆办次奥运 变个模样
巴塞罗那为了办好第25届夏季奥运会,耗资12.5亿美元把整个巴塞罗那城换了个新模样:它在体育场馆方面的建设成就与其市政建设比起来还逊一筹,它修建了新的通往附近城市的高速公路,新地铁,各个公园栽种了更多的观赏植物,连西班牙广场上的纪念碑也整修一新,具有两千历史有古城巴塞罗那焕发出了新的光彩!
◆擅作主张闹风波
1989年,25届奥运会组委会与国际垒球联合会协商后,单方面宣布将女子垒球比赛列入92年奥运会比赛项目并通过新闻媒介进行宣传。国际垒球联合会立即致函各会员协会,通报这一“特大喜讯。” 国际奥委会对此十分不满,同时重申了它对奥运会比赛项目设置的决定权。巴塞罗那奥运会组委会自知理屈,向国际奥委会表示歉意,重申组委会的筹备将严格遵守奥林匹克宪章规定。至此,这场"女垒风波"也就悄悄平息了。
◆异想天开
澳大利亚墨尔本F1汽车大奖赛组委会官员11月4日表示,他们希望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使F1赛车能够成为奥运会的比赛项目。但不幸的是他在说这些话时,忘记是否该先看一看奥林匹克宪章。对他们的说法,澳大利亚国际奥委会委员高斯立即表示,这个主意有些异想天开,因为奥林匹克宪章不允许靠机械推进的体育项目参加奥运会。
◆战胜病魔的王义夫
我国射击运动员王义夫,在来亚特兰大之前就病魔缠身,他是坐着轮椅被抬上飞机的。比赛前一天,他曾两次昏厥,当领队问他能不能参加比赛时,他坚定地说,“我也要在靶台上”。第二天他不仅参加了比赛,而且在打最后一枪之前还领先第二名3.8环。但在他准备打最后一枪时,比赛场上突然停电,在王义夫支撑病体再次站到靶台前时,他眼前已是一片漆黑,硬是凭直觉打了6.5环,打完后便昏了过去。他仅以0.1环之差屈居第二。他的这种忘我的拼搏精神,受到了国内外人们的高度赞扬和敬佩。
★第二十六届奥运会
◆"艾滋病教育"
美国亚特兰大市富尔顿镇的一名官员日前表示,要对参加1996年奥运会的所有运动员进行HIV(艾滋病等)和艾滋病的教育。该镇委员会主席斯坎达尔基斯说:“我们还要与州卫生部合作,要求奥运会组委会制订出措施,使到我们城市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在一定程度上接受艾滋病的教育。” 富尔顿镇位于亚市中心,是1996年奥运会主会场所在地。他们决定此举的原因是洛加尼斯带着HIV参加了1988年年汉城奥运会,并由此而引发发一场风波。斯坎达尔基斯想要从立法的角度让所有参赛运动员接受艾滋检查,但他在现有法律中找不到相关条文。但他认为:“这不会影响我们执行教育计划的努力,我们的目的是防止我市的居民感染上艾滋病毒。” 国际奥委会已宣布,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不进行文艾滋病检查。亚特兰大组委会主席佩恩也表示,他不认为运动员在参加奥运会时有感染上艾滋病的危险。他在得知富尔顿镇的行动后表示:“就我目前所知,我们的组委会不会把艾滋病教育一事放进日程里。” 在申办2000年奥运会时牛气冲天的悉尼市现在碰到了一个令市民头疼的问题,申办时许多赞助商许诺的大笔赞助款项等到了真正需要它们的时候,都纷纷找理由拒绝不交付,一下子使得悉尼奥运会组委会财政异常拮据,大约少了6亿澳元,约4.32亿美元,由于私营企业并不象上一届政府所想象的那样会热情赞助奥运会,现在奥运村、网球和棒球中心的建设资金根本没有着落,各项比赛场馆的建设自申办成功以来几乎一直在等米下锅,处于停顿状态。
★第二十七届奥运会
◆身体不合格的奥运主人
悉尼作为2000年奥运会的举办城市为世人所瞩目,但是这里人民的健康状态却不能与其举办奥运会的身份相适应。日前,澳大利亚健康研究院进行了一项抽样调查,其结果让所有人大吃一惊。被调查的对象是18至34岁的澳大利亚人。调查发现,尽管总体上的男人大大减少,但这并没有促使他们走上体育场进行锻炼。另一结果表明,澳大利亚全国运动员总人数比起5年前少了许多,而超过体重的男人却高于5年前统计时的11.9%。在这5年中,全国30岁以下的过胖的妇女增加了8%。专家们作出结论,两年前制定在2000年前使全国75%的居民从事体育运动的计划,现在看来是不可能实现的。及时提出这项计划就是为了使悉尼更有把握争得举办权,恰恰相反,5年来仅全国运动员的人数就从70.9%下降到67.6%。
雅典奥运会 男子马拉松发生了什么神奇的事?
希腊首都雅典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源地,自从1896年首届现代奥运会举在希腊举办以来,这是希腊第二次成功举办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可以说是一次团圆的奥运会。
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起源又和马拉松比赛分不开。?雅典奥运会的马拉松比赛意义特殊,这是该项运动百年后回到故乡,比赛路线完全与古代马拉松相同,选手们在比赛途中可以领略秀丽的风光和悠久的古迹。
不过,在男子马拉松比赛过程中,发生了一个意外,比赛过程中一直遥遥领先的巴西选手利玛(Vanderlei de Lima),在距离终点还有5公里左右时,一场突如其来的“袭击”搅散了他的冠军梦。由于比赛就是安排在雅典的室内街道上进行,两旁围观的观众可谓密密麻麻,就在利马盘算着如何巩固自己的优势顺利冲向终点时,一位男子突然从路边冲出来,将利马狠狠推到了路边。尽管维持秩序的警察很快赶到制服了那名男子,利马也重新投入比赛,但他明显被打乱了比赛的节奏,很快就被巴尔迪尼和凯夫雷吉追上。最后,意大利人巴尔蒂尼第一个冲进体育场,他以2小时10分55秒的成绩摘走本届奥运会的最后一枚金牌,美国选手以2小时11分29秒获得银牌,巴西老将利马2小时12分11秒获得铜牌。
除了这个意外,本场马拉松比赛,一大堆来势汹汹的“非洲军团”,世界最好成绩保持者、肯尼亚的特加特,他的队友科里尔,埃塞俄比亚的三位选手尼古西、沃达约和托罗萨则是全军覆没,而白人却出尽了风头,这也是一大意外。不过,比赛就是这样,不到最后,都不知道谁是冠军。
问一个马拉松运动员的名字
你说的这个人估计是多兰多·皮特里.
不过他不是英国人,而是一个意大利人,他参加的是1908年伦敦奥运会.在那次奥运会马拉松比赛中他第一个跑进体育场.但不幸的是他已精疲力竭,神志不清,先是跑错方向,后因疲劳过度,几次摔倒在地,但每次他都挣扎爬起,在离终点最后15米处,他又一次倒下了,再没爬起来,在两位医生的搀扶下走到了终点。由于在比赛中借助了他人的力量,皮特里被剥夺了获金牌的资格。但为了表彰他的进取精神,国际奥委会仍然授予了他与冠军一样的1只金杯。
LZ说英国人,估计和英国大主教彼得搞错了.因为彼得有感于这件事曾经说过一句话"奥运会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随后顾拜旦将这句话确定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口号之一。我们现在说的"比赛重在参与"也起源于这句话
08奥运会感动的一瞬间 举几个例子
8月11日,北京奥运会女子花剑个人1/32决赛在击剑馆进行,加拿大选手栾菊杰13比9战胜突尼斯选手伊娜?布贝克里。栾菊杰获胜后高举“祖国好! 一个中国人无法抑制这一时刻的眼泪,也正是像栾菊杰这样千千万万在海外仍然热爱着我们祖国,才使我们祖国变得越来越强大。
第二感动是射击天才埃蒙斯夫妇的一个拥抱。从雅典到北京,这一枪原本能击碎射击天才埃蒙斯四年的噩梦,这一枪原本能成就一对奥运金牌夫妻,这一枪原本能写下一个童话般的结局。但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和四年前一样,卡捷琳娜坐在看台上给捷克电视台当解说嘉宾;马特站在男子50米三姿的决赛2号靶位上;4.4的数字出现在显示屏上,冰冻了卡捷琳娜的脸,她张着嘴巴,眼睛一眨不眨,愣了好几秒钟,然后冲下看台,把丈夫拥入怀里,在他耳边轻轻地说:“命中注定还不是时候。”他的这位射击冠军夫人卡特琳娜?埃蒙斯拥抱献吻安慰埃蒙斯,上演感人一幕。四年前,雅典奥运,埃蒙斯脱靶后,是卡特琳娜的开解让埃蒙斯重新振作,并结为夫妇。正如奥委会主席罗格所说,“这显然是一个失败,但美国小伙子说,我会回来,我还会夺得金牌。这是一种精神,体育精神不仅仅是金牌和胜利。这种绝不放弃、拼搏到底的精神,最让我感动!”
第三感动是德国运动员马蒂亚斯?施泰纳在最高领奖台上时和已经亡故的妻子苏姗的合影照片。8月19日,和德国运动员马蒂亚斯?施泰纳一同出现在最高领奖台上的还有他美丽妻子苏姗的照片。照片中,他去世的妻子甜美地笑着,而施泰纳却哭了。这位男子举重105公斤以上级的冠军要把这枚北京奥运会最“重”的金牌献给亡妻“你在天堂能看见吗”?马蒂亚斯?施泰纳佩戴金镶玉,手持鲜花和妻子的照片站在北京奥运的最高领奖台上。
第四感动是伊拉克运动员达娜?候赛因穿着旧运动服和旧跑鞋在跑道上那令人感叹的场景。来到北京,他们千山万水,来到奥林匹克,他们春秋冬夏。战争、仇杀、宗教偏见,他们在恐怖的阴影中追逐梦想:冒着生命的危险买一套装备,穿一件起毛的旧T恤奔赴赛场。当达娜?候赛因最后一个跑过终点,鸟巢内欢呼热烈掌声连连,一切似乎在诉说:伊拉克运动员,北京欢迎你们,世界期待新的伊拉克。据说这位在跑道上的女运动员在国内训练时曾被子弹击中过。。
第五感动是为了给身患白血病的儿子筹措医药费而参加比赛的伟大的母亲。她是一位体操运动员,三十三岁,与无数的比她小一半的姑娘于赛场比肩;她是一位母亲,为了给身患白血病的儿子筹措医药费,一次次义无反顾地返回赛场。质疑声中她曾四改国籍,北京奥运会上斩获跳马亚军。丘索维金娜,用母爱和骄人的成绩突破了人们关于年龄与国籍的偏见。
第六感动是俄罗斯队的帕杰林娜和格鲁吉亚队的萨鲁克瓦泽在领奖台上一吻。尽管格鲁吉亚与俄罗斯局势仍然紧张,但在北京奥运赛场内外,两国选手和观众却抛开政治,真正投入紧张的比赛中。在8月9日举行的女子10米气手赛中,两国选手首度交锋。俄罗斯队的帕杰林娜和格鲁吉亚队的萨鲁克瓦泽分夺银、铜牌,二人在领奖台互相探身用俄语交谈,握手致意。萨鲁克瓦泽更走到银牌领奖台边,亲吻帕杰林娜脸庞,两人一同站上领奖台相拥。
第七感动是南非的独腿女侠纳塔莉?杜托伊特,她坚强地游完了奥运会女子游泳10公里马拉松比赛。8月20日,在奥运会女子游泳10公里马拉松比赛中,来自南非的独腿女侠纳塔莉?杜托伊特虽然没能获得奖牌,也没能跻身前十名,但是所有人都对她表示钦佩。纳塔莉在一次车祸中丧失了一条腿,之后她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游泳生涯,安上假肢照样比赛,在今年日本公开水域锦标赛中夺得10公里马拉松比赛中的第四名,从而获得北京奥运会该项目的比赛资格。
第八感动是 “水怪”“外星人”菲尔普斯。2008年北京奥运会,菲尔普斯个人夺得八枚金牌,破了七项世界纪录,打破了泳坛名将马克?斯皮兹保持了36年的曾被认为无法接近的纪录。有人曾对这位水怪进行身体解剖发现,除了全身都长着腮便是他每天除了吃饭,睡觉,游泳三件不能再简单的事情了之外,,
第九感动是百米飞人博尔特。博尔特横空出世。从男子一百米到两百米再到到四乘一百米,牙买加人博尔特在“鸟巢”的三枚金牌与三破世界纪录,宣告牙买加正式接替美国,执掌地球短跑牛耳。博尔特的女同胞同样实力超群,她们包揽了女子一百米、二百米金牌,但因掉棒痛失四乘一百米金牌卫冕机会。飞人博尔特在跑道让我们激动又让我们感动,因为对于一个运动员来说,挑战自我挑战极限才是我们人类的梦想和追求。然而,博尔特还令我们感动得是他用他的爱心向四川灾区捐了五万元。
奥运会上失败的传奇:佩特里摔倒五次被人扶过线
我们在谈到奥运选手的时候,经常唯奖牌论英雄,甚至唯金牌论。媒体铺天盖地都在高谈阔论那些奖牌获得者怎样的牺牲与付出,怎样的艰苦与不易。但参加奥运会的不是人人都大概拿到奖牌,那么他们就应当被忽视被淡忘吗?难道他们因为根本没有机会取得奖牌,大家又几乎视而不见就不去参加奥运了吗?本来每一个能够参加奥运的选手都是英雄,我们都应当起立为他鼓掌,在奥运赛场上有时候尽管没能获得冠军但他们却成为了奥运史上被人们永远崇拜的英雄!今天我们故事的主人公多兰多.佩特里就是其中的一位。
1908年7月24日伦敦奥运会的马拉松比赛在不正常炎热的天气下举行,共有来自不同国家的57名选手参加这项比赛。在此之前奥运会马拉松比赛的长度不是固定的,从这届开始42公里195米成为了奥运会马拉松比赛的标准距离。
比赛在下午2点33分开始,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时候的太阳有多大。比赛的最初阶段,佩特里的速度并不是非常快,到了比赛的后半程,32公里的时候他开始了加速,并非常快上升到了第二名。到了39公里的时候他已将其他参赛选手远远的甩在了身后,但这时候因为天气原因,他身体已极度疲惫并出现了严重脱水的现象。
最后的2公里,佩特里是在用意志鼓励自个去克服身体的不适,这时候他已开始出现了中暑的现象。当他以领先第二名600米的距离第一个跑进体育场的时候,现场75000名观众全部起立为他鼓掌。但这时候他已有些迷失了方向,想着相反的方向跑去。在裁判的提醒下,才跌跌撞撞的折回重新奔向终点,这一路上他摔了至少5个跟头,并不时的瘫倒在地。工作人员实在于心不忍再看下去了,最后只能在裁判员半推半扶的引导下冲过了终点。尽管他第一个冲过了终点,但第二名的美国人以为他是被人搀扶著撞线的,所以成绩无效,于是美国人约翰尼.海斯通过 *** 获得了冠军,而佩特里成绩被取消。
尽管佩特里因为成绩取消没有能获得冠军,但英国亚历山德拉王后决定还是在颁奖仪式上制作一块与冠军一模一样的金牌亲自颁发给佩特里,以对他坚持毕竟的奥运精神鼓励。
而今事情曾经了100多年,取得冠军的美国人海斯早已被人们所忘记,而佩特里的奥运精神却感染著一代又一代人,并成为了奥运史上永恒的传奇!
奥运的趣闻
奥运会趣闻
5. 经过54年才跑到终点
1912年在瑞典举行的第5届奥运会马拉松赛,遇上一个大热天。日本运动员金栗志藏跑到中途,突然看见路旁有一个瑞典观众在喝桔子汁,他本能地朝那个观众走去,很快就得到了桔子汁,还得到了一个住处,痛快地睡了个大觉。等他醒来时,比赛早已结束了。当挪威人奥尔森作为最后一名到了终点后,唯独日本选手无影无踪,却不知道这位日本选手正在酣睡在一个老百姓家里。直到第2天,他才回到日本队住处。1965年,76岁高龄的金栗志藏到瑞典旧地重游,他从1912放弃比赛的地方向马拉松比赛的终点——斯德哥尔摩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址跑去,并达到终点。
6. 河水不犯井水
上世纪20年代奥运会的100米比赛中,每道竟然拉起长绳子,由起点至终点连续不断,此设备的原意是为了防止运动员作出越线犯规的行为,使让运动员比赛时非要步步为营不可,否则因一时大意而超越界线便会被那个绳子绊个正着,也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原来这种使运动员步步为营的危险设计受到非议而被废除。
7. 半金半银的奖牌
在1932年第10届奥运会上,美国女选手希莉获得了跳高了金牌,然而她十分感激另一位美国女选手迪特里卡逊。迪特里卡逊是该届奥运会跳高银牌的获得者。她们两人在为体育事业奋斗的征途中互相勉励,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从而建立了深厚的友情,确实比亲姐妹还亲,她俩一起登上奖台时,又是欢呼,又是拥抱,共同沉浸在胜利的欢乐中,奥运会结束后,她俩把各自的奖牌,各留一块作为两人的友谊的永恒纪念。
8. 到手金牌又易手
第十四届奥运会的马术比赛,瑞典队本以1366分的最好成绩获得团体比赛的冠军,但后来被取消了资格,原来是因为瑞典队的佩松不符合当时运动员必须是军官这一规则。本来佩松只是一名下士,为了参加奥运会,临时被提升为军官,可是瑞典军方竟忘记了给佩松更换军帽,结果佩松戴着下士的军帽参加比赛,被裁判发现,露了马脚,本该到手的金牌丢掉了。
9. 马让奥运分家
毫无疑问,马是马术比赛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医学不甚发达的过去,各国对动物进口的检疫工作非常重视。澳大利亚法律就明文规定,牲口入境后必须经过6个月的隔离检疫。
1956年,澳大利亚的墨尔本获得了奥运会的主办权,这是奥运会第一次在欧洲和美洲以外的地区举办。但由于澳大利亚关于牲口入境的检疫限制,使得该届奥运会的马术比赛成为了一个难题,后经多方协商,国际奥委会决定将马术比赛改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进行,使得第十六届奥运会成为历史上惟一一个分在两洲举办的奥运会。(作者:南山)
10. 乐极生悲失金牌
在第16届奥运会上,苏联18岁划艇选手伊万诺夫夺得金牌后,异常兴奋,在比赛场地将金牌抛向天空,引起观众的阵阵欢呼。不料,金牌落入他手中后又掉进了湖里。他立即钻入水中,企图寻回失落的金牌。最后双手空空地回到水面。国际奥运会不忍看到伊万诺夫伤心回国,补发给他一枚代替品——仿制金牌。在第17、18两届奥运会中伊万诺夫又获该项比赛金牌。他吸取了前次教训,再也不敢乱抛奖牌了。
11. 救命的金牌
在1960年第17届奥运会上,埃塞俄比亚皇帝海尔?塞拉西一世的卫士贝基拉光着脚参加马拉松比赛,并以2小时15分16秒2的成绩打破奥运会记录而夺得金牌,为埃塞俄比亚建立了奇功,成为民族的英雄。后来,贝基拉参加了埃塞俄比亚皇家卫队发动的一次政变。政变失败后,海尔?塞拉西一世皇帝念在贝基拉得过奥运会冠军份上,决定不再追究他,这样,一枚奥运会金牌救了贝基拉的命。在1964年第18届奥运会上贝基拉再接再厉,以2小时12分11秒2的优异成绩再次夺得了马拉松冠军,成为奥运史上第1个蝉联马拉松金牌的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